有近百年歷史的传统名校玛利曼中学,迎来创校以来首位男校长。刚接任校长的陈永强接受星岛日报专访,透露正筹建校史馆,期望可配合4年后的百周年校庆开幕。上任后亦积极改革课程,在中四推行服务学习,期望学生兼顾学习与回馈社会,达至双赢效果;高中亦新增资讯素养及文化课堂。
位于观塘区的直资香港小学福建中学附属学校(又称「福小」或「福附」),在今年初开始,把武术教育引入正规体育课,让全校学生都有机会学中国武术,锻炼身心和体验中国文化之余,有兴趣和天分,且愿付出努力的学生,更有机会加入校队,出外表演和比赛。
作为区内STEM教育的先驱,元朗官立小学一直致力希望以多元化活动和各种跨学科教学模式,启迪学生创意和解难能力,让他们把所学所思融会贯通,囊括全港多个创意及杰出教学奖项。
常言道「为母则强」,大埔浸信会公立学校的蔡碧蕊校长也有一位坚强伟大的母亲,独力养育3个女儿长大成人。成为老师后的蔡校长,继承妈妈的坚韧,不单在学校照顾学生,回家亦要教养两个女儿,即使再忙再累,始终不忽略任何一方。
不知从何时开始,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学习乐器已是入学的基本条件,更认为成长后能为孩子缔造多一条出路。无可否认,学习音乐的确有很多好处,但在疫情下,音乐又能为学生及家长们带来甚么好处?
疫情下停课、网课不断,苦了一众双职父母。平日身肩教育及服务责任的长全日制制幼稚园,在此时更显重要,位于天水围的仁济医院林李婉冰幼稚园/幼儿中心正是其一。校长林瑞贞直言:「疫情期间我们一直有开放予有需要的家长,和家长一起努力应对。」
9月,是新学年的开始,即使经歷了一个不寻常的暑假,相信大部份的孩子,对新一年的校园生活仍是充满期待、充满兴奋,尤其是刚升读小一、中一的学生。笔者特别想祝福我城一群在努力成长中的孩子,盼望他们对「明天」的期待和兴奋,可以一直延续下去
「当我设计嘅课业好玩过佢哋嘅游戏,学生就会玩课业,而唔系打机!」冯立荣是一位贪玩的校长,在教育界任职近40年,勇于创新,从推动电子教学到STEM,陪学生打机、掷飞镖、玩桌游,鼓励学生边玩边学。两年前退休后,他依然爱玩,设计了校园版大富翁,藉此推动游戏化教育
湾仔区12校网传统名校玛利曼小学是不少女生家长梦寐以求的学校,有直属的玛利曼中学,学生大有机会在玛利曼接受12年中小学教育。玛利曼小学校长劳家明踏入上任后的第三个学年,她一直重视人性化教育,在乎每位学生都感觉到被重视,不让学生成为「透明人」,找出她们各自的亮点。
孩子是父母最珍贵的礼物,家长必定悉心栽培自己的孩子。孩子日渐长大,转眼间便要入读人生第一所学校,现今科技发达、资讯氾滥,家长在寻找幼稚园的路上,可能会遇到各式各样的「问题与答案」
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赞美,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。看到孩子的优点,就不要吝啬去赞美,让他们能够正向看待自己的优点。赞美可以用最少的力,发挥更大的效果,赞美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,赞美可以使孩子变得积极和自信。
希望小朋友能够健康快乐成长,是每个家长的最大心愿,也是幼校老师的初衷。葵盛礼贤会幼稚园的郑书圻校长从读书年代起,就喜爱与小朋友相处,至长大后投身幼稚园教育,孜孜不倦逾三十年。「做老师是很顺其自然的选择,因为喜爱孩子,而且很想帮人,像小时候那些宣教士。」郑校长道。
新学年伊始,每个学生都有新目标。位于将军澳区的热门小学保良局黄永树小学,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活动,鼓励每位学生为新学年订立目标。适逢中秋佳节,学校今年向每个学生派发一个灯笼,邀请每位学生为灯笼设计外观,最重要是写上心愿,学校再仿效大澳花灯节,将所有同学的灯笼都挂在半空。
我当校长是为了扩大影响范围,感染更多老师成为同路人,联手推行理想中的Playful School教育理念,令更多学生能够摆脱建基于考试框架下的教育模式
科技改变了世界,也改变了学习的模式和理念,在疫情下的网课日子体会最深。香港圣公会何明华会督中学的科技教学走得更快更前,除了熟练应用网上平台教学之外,学生还能将人工智能学以致用。
常言道男孩子较女孩子更为活泼好动,在三兄弟的家庭中成长的炮台山循道卫理中学沈立平校长,就是最好例子。童年时父母忙于工作,排行中间的他和哥哥、弟弟三人互相照顾,也一起耍乐。「小时候因为家庭环境欠佳,故唯一的娱乐就是运动
圣伯多禄中学︱今学年开办STEM科将与直属小学合作许瀚贤校长:冀达致「十二年一贯」
直资名校英华小学针对男孩的特质,制定两大户外课程,走出教室边学习边放电!而学校的另一传统——「多元学习」亦以有趣的学习主题贯穿整个学年,增加「英华仔」的学习动机!
李文杰称移民潮及全港适龄学童人口下降对各区都有影响,但中西区生源仍算稳定,加上没有大型屋苑落成,所以估计该区未来学生人数没太大变化,而基恩近年在「自行」、「统一」及「叩门」三个阶段的收生情况均非常稳定。
校长陈锦辉认为,教育的根本在于以生命影响生命,让学生在小学的过程认识生命、爱护自己,培养他们成为一个有品德的人,比成绩更为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