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择校指南 > 【学校访问】圣文德天主教小学校长:重视体验式学习表达感受

【学校访问】圣文德天主教小学校长:重视体验式学习表达感受

浏览次数:955       上传时间:2021-09-16 18:11

  新冠疫情大大减少学生的社交机会,圣文德天主教小学新任校长李国钊表示,本学年会重点关顾学生情绪,分别透过善意沟通和正向教育,引领学生认识自己。
  十七年前,李国钊在圣文德天主教小学展开教育事业,今个学年他在这个共同成长的地方成为了校长。
  访谈期间,李国钊不断强调让学生体验和经歷。
  「学校不只是学习知识的地方,我很希望学生可以享受六年的小学校园生活,令将来充满开心的回忆。」
  该校今年开始调整时间表,他透露,因应疫情将继续只上半天课,但每天第七节课会安排以体验式学习、阅读、表达情感为主的课堂,包括初小的「慈悲为本」计画、高小的「BEST」课程、班级经营及阅读课等。
  培养廿一世纪共通能力
  「读书成绩优异的学生,是否必定在各方面都表现优异?」
  李国钊坦言常有此想法。「现在的考试制度似乎用一把尺衡量成败,但我们发现可以用很多把尺(评定学生的能力),(而其中一把尺)就是廿一世纪所需的共通能力。」
  李国钊在2019年参与第三届「赛马会教师创新力量」计画,曾往荷兰和美国等国家了解当地教育。他印象最深刻的是「外国的小朋友在上课时总是面挂笑容,而且喜欢以小组形式讨论如何解决问题,同时有很多汇报的机会,以表达其想法和感受。」
  这让李国钊反思,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共通能力尤其重要,其中包括「4C」——Communication(沟通)、Collaboration(协作)、Critical Thinking(明辨性思维)和Creativity(创意)。
  李国钊参与计画后,「BEST」课程也随之诞生,在四至五年级推行。他解释,课程将原本的英文班、精英班和普通班学生混合在一起上课,由十名老师带领五班学生,师生比例由一比二十五降至一比十二,以小组形式透过设计思维(Design Thinking),引导学生抱持同理心了解及解决身边人的需要。例如学生曾利用设计思维概念为低年级设计小饰袋。李国钊留意到学生最初想法较为自我,按照自己的喜好制作,后来经过老师引导,他们懂得询问低年级同学的意见,「你喜欢甚么?你想要甚么?之后再作出改良。」
  李国钊在过程中发现,最具创意或愿意汇报的学生,不一定是成绩最好的学生,学生可发掘自己不同方面的能力。「即使是读书好的学生,也明白到自己需要身边人的帮忙,沟通和共通能力起了很大作用。」

  走进社区了解需要
  疫情缓和,学校有望不再停课,对于「BEST」课程的未来计画,李国钊希望学生能有机会走出学校、走进社区。
  设计思维的第一步是要以同理心了解别人的需要,李国钊觉得学校跟社区有着紧密联繫,他举例说,学校附近的慈云山上有个垃圾站,旁边有很多清洁叔叔和婶婶「好天晒、落雨淋」,「我们是否可以为他们做些甚么?」纵使力量微小,他也期望学生能学习从别人的需要出发,有为别人带来更美好生活的心。「他们所得的资料不仅是从网上搜寻或浏览影片得来,而是透过切实的访问,经沟通和了解而取得。」
  设计思维五阶段
  1.具同理心(Empathize),在提出解决方案前先了解别人的需要。
  2.再为问题下定义(Define),令目标更明确。
  3.其后运用创意想出点子(Ideate)。
  4.提出解决方案的原型(Prototype)。
  5.再透过真实测试(Test)改善方案。

  低年级学感恩孝顺
  圣文德天主教小学在2020年度开始获陈廷骅基金会资助,推展为期三年的「慈悲为本」计画,上年度于一年级推行,本学年将拓展至一至二年级,单元主题包括大自然和孝亲,透过价值教育实行跨学科的体验式学习,令学生学懂珍惜和尊重。
  上学年该计画跟常识科、中文科和视艺科合作,如学生尝试利用环保物料制作蜂巢,了解它的构造和感受不同生物的特性,学懂跟大自然的生物互相尊重。来到新学年,李国钊希望在大自然的单元中,让学生走出课室,并以亲子形式到户外考察大自然,一同以感恩角度感受身边的事物。


  学习善意沟通

  「慈悲为本」计画另一单元主题为孝亲。李国钊认为要让小朋友报答家人的辛劳,不需要惊天动地的行动,「小朋友只要做些简单的事情、说些感动的话,对父母已是最好的礼物。」因此,本学年学校也重点发展情绪教育,继续加强学生学习善意沟通,从小认识如何表达内心感受或需要。根据香港教育城网站,善意沟通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歇尔•卢森堡(Marshall Rosenberg)在一九六○年代提出,鼓励人们透过四个步骤:观察、感受、需要和请求,建立互相尊重的沟通模式。
  该校与非牟利机构Just Feel合作,每班获发一套由Just Feel团队设计、共三十六张感受卡、二十五张需要卡及两张自由表达其他感受和需要的空白卡,每张「感受需要卡」以图文并茂方式表达感受或需要,例如困惑、幸福和友谊等。「低年级学生不懂使用丰富的词彙,但他们能利用这套卡学习如何表达自己。」

  善用资源助寻目标
  当记者以为缝纫机一般只会出现在中学的家政室,今次参观圣文德天主教小学,却在六楼的一个小房间看见数部缝纫机及学生的缝纫作品,包括环保袋、八达通套和小饰袋等。李国钊解释,该房间是今年新建成的,希望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「做中学(Learning By Doing,LBD)」活动。学生早前曾访问学校家长,得知他们在校门接放学的位置阳光勐烈,于是尝试利用缝纫机制作手作并举行义卖,其后将所得款项用作购买帐篷,家长等孩子放学便不用日晒雨淋。学校会陆续翻新可使用的空间,深化学生的「做中学」。
  李国钊又透露,该校成功申请优质教育基金,初步构思购入更多不同种类的乐器,并安排于一年级的音乐课中,让学生体验及接触各种乐器,帮助他们寻找兴趣。
  「学生能够建立兴趣,等于人生有目标,同时能带动他们在其他方面向前迈进。」
  所以他希望在学校取得额外资源下,进一步帮助学生寻找目标。学校亦打算利用拨款,于视艺室增添VR(Virtual Reality,虚拟实境)元素,模拟虚拟博物馆的概念,展示学生作品。「之后师弟师妹可以透过虚拟实境欣赏毕业生的艺术作品。」
  甚么是LBD?
  Learning By Doing(LBD,做中学)由美国哲学家兼教育家约翰•杜威(John Dewey)提出,强调教育是由小朋友的经验出发,并由小朋友主导学习过程,家长或老师应尽量减少干预。学生透过不同情景,藉着经验反思学习经歷,可留下深刻记忆。(资料来源:教育大同)


  班级经营沟通建立关系

  经歷断断续续的停课和復课,今年九月开学同时象徵重新出发,李国钊望加强老师与学生及学生彼此间的连结,建立更紧密的关系。
  「现在为人工智能的年代,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和关系是人工智能难以取代的。老师除了教授知识,也要跟学生加强互动。」疫情下开学,不少学校都关心学生留家上网的时间增加,缺乏社交,所以本学年圣文德天主教小学的另一重点是透过班级经营的时间,让学生多表达情感,进行善意沟通。

  加强社交情绪学习
  「先处理心情,再处理事情。」李国钊认为沟通要以感受和需要先行。
  班级经营课堂推行善意沟通的形式多元化,例如游戏、主题式分享,或按照每班同学的相处情况作讨论。
  「譬如过往有同学不太受欢迎,他就在班级经营课中,在全班同学面前表达内心感受和需要,希望同学明白其情况,进而改善关系。」
  李国钊指出,学生表面无恙,但背后承受的压力可能很大,所以即使现在只能上半天课,他仍坚持拨出时间加强社交情绪学习,透过良好沟通帮助学生认识和疏导情绪。

  爸爸身分反思沟通方式,接受新一代学习模式
  虽然李国钊教育经验丰富,但以父亲的身分跟五岁儿子及八个月大的女儿相处,他对教育仍有新的体会。疫情令不少家长讨论互联网对孩子的好与坏,李国钊认为只要观看有益的影片,在不伤害身体和眼睛的情况下懂得适可而止,孩子上网不一定是坏事。经过儿子在家上网课后,李国钊有感这已成为新一代的学习模式,「他已懂得自己看YouTube影片,例如透过玩玩具学习STEM(科学、科技、工程、数学)的英语影片,我更发现他完全听得明白影片内容。」
  李国钊(左)知道学生很重视生日,笑言「以前有学生会主动过来告诉我今天是自己的生日。」他计画未来每月抽时间跟当月生日的小朋友庆祝,不过形式会视乎疫情再决定,「哪怕是聊天也好。」

  儿子的眼泪
  李国钊重视学校与小朋友沟通的机会,在家也不例外,不过他曾因为一段小插曲反思与孩子沟通的方式。工作繁忙导致身心疲累,他直言回家见到孩子的一些行为,不禁较敏感。
  「有次儿子拿着玩具不断在妹妹(女儿)面前挥动,我第一反应是怕他伤到妹妹,所以马上喊停儿子,并问他为何弄到妹妹。」
  深怕出现危险而下的命令,令儿子眼泛泪光。「当刻我马上反思,为何他会流泪?」事后他跟儿子坐下聊天,儿子表示自己只是在逗妹妹笑。
  儿子年幼不懂表达,「但我觉得他在听到我的话后,应该是感到委屈,于是流泪。」李国钊当时感到很自责,跳出教育工作者的身分,「作为爸爸,无时无刻都在学习中。」
  他提醒家长最重要是及时意识到眼泪背后代表甚么,「别以为孩子总以眼泪博取甚么,如感受到孩子的委屈,应马上梳理他的情绪,可以是简单的身体语言,例如拍拍肩膀或拥抱。」
  不论在学校或家庭,他认为沟通都是连结关系的不二法门。

---索取资料,预约看校吧---